2023年12月,湖南省長沙市生態環境執法部門接到市民投訴,反映岳麓區某路段一輛車牌號為湘A***70的柴油貨車在路面行駛時出現“冒黑煙”情況。
長沙市生態環境部門立即聯合公安交警對該車進行軌跡鎖定,并在成功攔截該車后,現場通過第三方檢驗檢測機構對該車的尾氣排放進行檢測,結果顯示該車尾氣排放值超標2.5倍,公安交警依法對車主處以200元的罰款。同時,生態環境執法人員對車主開展相關環保政策和法律法規宣傳教育,提醒車主及時進行維修治理,確保尾氣排放達標后方可上路行駛,并第一時間將該車納入長沙市機動車排氣污染監控中心的機動車年檢重點監管名單,要求車輛維修治理合格后申請解鎖才能進行年檢。
為何年檢僅1個月便出現“冒黑煙”的情況?
當天,執法人員在機動車尾氣排放監控平臺調取了該車的尾氣排放檢測報告,發現該車于2023年11月中旬才上線復檢合格。
為何年檢合格僅僅1個月便出現冒黑煙的情況?
這一現象引起了長沙市生態環境執法人員的注意。執法人員通過機動車尾氣排放監控平臺核查該車輛檢測數據時發現,該車在復檢中額定轉速偏低,明顯未將油門踩到底。
根據這一問題線索,執法人員立即對該車進行年檢的某機動車環檢機構開展現場執法檢查。經調查發現,該車在初檢時尾氣排放并不合格。
根據機動車檢測規定,如果機動車初檢時尾氣排放不合格就必須到指定的機動車維修廠針對初檢時檢出的問題進行維修治理,維修治理完成后再回到機動車環檢機構進行復檢。
為何初檢與復檢前后時間間隔不足1小時?
執法人員進一步調查發現,該臺柴油貨車上線初檢與復檢前后時間間隔不足1小時,而該機動車檢測站與負責該車維修的機動車維修廠相距12公里,執法人員從檢測站到維修廠開車測試往返時間就花費了近1小時,憑借執法經驗,執法人員判定該車在維修廠并沒有進行真正的維修治理。
因前期在機動車檢測站調查時沒有獲得有效的證據,執法人員轉變思路,開展溯源倒查,立即趕赴負責維修該柴油貨車的機動車修理廠進行執法檢查。通過查閱視頻、維修記錄、比對分析等方式,發現這個修理廠并未按照規范要求對該柴油貨車進行維修治理,而是與某機動車環檢機構串通,違規幫助該車通過尾氣排放檢測。
鎖定證據后,執法人員順藤摸瓜,再次返回該機動車環檢機構開展核查。在鐵證面前,該機動車環檢機構承認了提供虛假檢驗報告的違法事實。
涉事的環檢機構和修理廠分別被罰15萬元和5000元
至此,柴油貨車尾氣排放超標、機動車修理廠不按規范要求維修治理超標排放車輛并與他人串通造假、機動車環檢機構提供虛假檢驗報告,這起由一臺“冒黑煙”的柴油貨車牽出的3樁環境違法案件得以順利調查取證完畢。
近日,長沙市生態環境局按照相關法律法規,對涉事的某機動車修理廠處以5000元罰款,對涉事的某機動車環檢機構處以15萬元罰款,并沒收違法所得的1180元相關檢測費用。
機動車尾氣超標治理是大氣污染防治工作的重要一環。加強I/M制度的落實,堅持“車、路、油、企”統籌治理,堵塞閉環漏洞,規范制度運行,一直是生態環境執法的重點。針對機動車尾氣檢驗檢測和維修機構多、能力建設參差不齊、市場競爭激烈等問題,長沙市生態環境、公安交警、交通、市場監管等行業主管部門采取警示教育、集中培訓、現場指導等方式,不斷加強對機動車維修、檢測行業企業的幫扶,并聘請第三方機構聯合開展問題隱患排查行動,督促企業落實整改,確保行業企業穩健綠色發展。